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5.12是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一场地震使无数鲜活的生命在这一天定格,无数个家庭经历了生离死别,多少万鲜活的生命化为了一串冰冷的数字,汶川,在这一天千疮百孔!
可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2008年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历史,那时的他们才3、4岁,对于这样一场中国人心中的“恸”懵懵懂懂。我想,我们伟大祖国每一段艰苦奋斗的历程,都应该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动力泉源,去丰盈他们的精神与灵魂,我不能让这场“恸”仅仅成为学生眼中的几页史料、几张图片、几个名词!身为一名教师,我要让学生感受到当年那场地震的惨烈、受难者的自强不息、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我的想法与同为心理健康教师的张艳老师不谋而合,经过我们的思维碰撞,我设计出用纪录片将学生们带回2008年5月12日,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学生化身暖心小天使,给当年孤独无助、恐惧害怕的小朋友们送去暖心的鼓励与支持。通过创设情境教育学生珍重生命,立志报国,积极作为。
疾步走进课堂,同学们课间的欢乐还洋溢在眉宇之间。当我在黑板上写下“5.12”这个数字的时候,孩子们眼神中闪过了一丝犹疑和庄重。随着“5·12”地震纪录片播放,学生们由最开始的嬉笑逐渐变得认真起来,男生表情逐渐凝重,女生也偷偷抹起了眼泪。看着课堂氛围已经烘托到位,我趁热打铁播放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幸存孩子的今昔对比图片——失去右手的李欣雨2020年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压在废墟下近125小时获救的蒋雨航后来投身于消防事业,战斗在灭火救援的第一线;在被地震摧毁的校舍中盼到解放军救援的刘佳如今成为了一名军队文职护士,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主动请缨赴武汉抗疫救援……看完一张张励志的图片,课堂上发出一片片惊呼,孩子们眼神中闪现出平日从没有过的光彩,一双双有力的手臂高高举起,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很多孩子感叹:活下来就已经很不易了,而他们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出了精彩,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非凡的人生。
捕捉着孩子们眼中的光彩,看着他们空前的踊跃积极,我深受触动,即兴吟诵臧克家的诗作《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慢慢吟诵,孩子们静静聆听,课堂上寂静无声,可在师生心中却涌动着情感的热浪。画面变幻,新冠疫情的图片陡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两场灾难,两份中国人的“恸”清晰地扑入脑海,我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已过去13年了,灾区也得以重建和发展。而如今,新冠疫情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大考验,而应对这次灾难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我们也始终相信灾难终将会过去,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
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我赶紧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及时的写下来,用纸笔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李欣雨我想对你说,蒋宇航我想对你说……生命我想对你说:
“虽然你很脆弱,但我依然敬重你;
我们不能选择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坚强,我相信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生命是宝贵的,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自己的价值,很感谢我们生在这样好的时代,感谢党和国家,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让她更强大!
灾难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应对灾难的态度,从每一次灾难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生命才会变得绚烂多彩;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我们的党用行动诠释了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
5月12日也是我光荣加入党组织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在一节普通的心理课堂上,我激发了学生原本深藏心底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带领他们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而我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度过了我的政治生日。站在讲台上犹记得当初那铮铮的誓言!如今我已入党7年,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站上三尺讲台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我深深的感到自己重任在肩。
新征程、新使命,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矢志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愿每一个青年都能走向美好未来,因为中国青年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
撰稿人:陈雪宁
核稿人:刘国章
排版制作:魏佳
领导审核:刘芃 刘和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