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学期。开学不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是一个家庭的事,家长需要及时关注孩子,帮助孩子调整开学心态。暑假居家,许多孩子规律的作息被打乱,容易出现开学综合症及心理问题。
为了保持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减少因开学导致的心理压力,心理老师给家长和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几点建议:


1、调整生物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家长可以督促孩子调整好心态和作息生物钟,模拟开学节奏,营造收心环境。让孩子提前按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起居,按时准备一日三餐,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睡前进行简单的放松,让自己的头脑慢慢进入休息状态。尝试有规律的呼吸锻炼,睡前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是翻阅相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除此之外,要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食物的营养也要跟上,记得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2、与孩子进行暑期的总结与复盘。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可以一起分享收获和遗憾(读书、旅行、休息、娱乐、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相信家长和孩子通过这种“复盘”形式,会有更多收获。
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合理规划和安排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及时查漏补缺,高质量完成作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作业暂时没有完成,而一味地责骂批评孩子,应理性客观地与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避免产生亲子冲突。
3、看见并理解孩子的情绪。
开学在即,很多孩子可能会出现“开学综合症”: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心理压力过大、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子产品藕断丝连等。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孩子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克服这种焦虑和困难。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假期状态转向有序的校园学习状态通常需要至少2周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期中,学生们需要逐渐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期,家长应该在开学后多多关注、理解并接纳孩子的焦虑情绪,帮助孩子逐渐调整心态和习惯。

4、合理沟通,有效引导
开学前精神懒散、生活规律错乱,开学后学习高度紧张,两相比较反差甚大,孩子的心一时收不回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您引导不当,一味责骂,反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躁、厌烦等消极情绪。您一定要放平心态,这样才能情绪稳定地帮到孩子。
有的孩子假期里沉迷手机和网络,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表示厌倦,这需要家长们耐心与孩子沟通,合理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与孩子共同制作一份入学前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引导孩子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学习当中。同时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控制自身的言行,多花一些时间陪陪孩子,比如一起看看书、散散步、参加体育锻炼等。



面临即将到来的开学,无论你是兴奋、高兴还是焦虑、不安,这都是我们真实的感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去否认或者逃避。返校前后,这种适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对我们做好返校准备和自我防护是有价值的,它可以更快地帮助我们将自身状态从放假模式调整为上学模式。如果感到自己的状态不太好,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来帮助自己调整状态。
1、 停
“停”止负性情绪的扩展。各位同学可以先通过呼吸进行放松,慢慢闭上眼睛,把双手放到腹部做一个腹式呼吸,用力把气吐出去,让肺部清空,具体做法:深深吸一口气(四秒),屏住三秒,再用力大口吐气(四秒)。之后,停止正在感受的负性情绪,花一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件美好的事情。

2、 写
“写”出负面情绪的困扰。同学们请拿出便签纸或者日记本,将自己的不安、害怕、忧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充分表达出来,并写下此时此刻让你最困扰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3、 思
“思”忆曾经得意的感受。请同学们在大脑中检索,回忆一个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学习或生活均可),通过回忆成功时的自信感受,激活内在力量,进而暗示自己:我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我一定可以渡过当下难关。

4、 变
“变”换思路寻找新的出口。同学们可以拿出自己写下的小纸片或日记本来看一看,重新审视自己正在遭遇的一切,让我们换一种思路,带着积极的、自信满满的力量,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我们终将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若是对开学出现明显抗拒、焦虑和惊恐等反应,或产生严重睡眠障碍、厌食暴食等反常行为,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可求助心理教师或专家进行心理疏导。

撰稿人:訾英丽
核稿人:王小彦
排版制作:魏佳
领导审核:刘芃 刘和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