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阴浓夏日长,蛙声蝉鸣暑意扬。当盛夏的热浪轻轻叩响季节的门扉,期盼已久的暑假也如期而至。为帮助同学们与家长共同度过一个健康充实、欢乐而有意义的假期,这份精心准备的暑期心理调适指南,请务必收好!

学生篇:解锁假期“心”活力


1.合理规划,做时间的小主人
暑假是难得的自我提升期,放松不等于放纵。不妨在假期伊始,制定一份个性化暑期作息表,将饮食起居、兴趣活动与学习任务巧妙融合。让假期生活既有休闲的松弛感,又不失自律的节奏感,在张弛有度中充实度过每一天。

2.运动赋能,拥抱健康生活
身体是承载梦想的基石!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让快乐“加倍”。无论是清晨的慢跑、傍晚的篮球,还是居家的健身操,坚持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驱散焦虑阴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夏日美好。

3.掌控屏幕时间,触摸真实精彩
假期里,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吸引力倍增,但沉溺虚拟世界容易错过现实的缤纷。不妨设定使用时限,用更多时间探索兴趣爱好:与家人共享温馨时光,和朋友漫步街头,或是沉浸在书籍、手工、自然中,感受电子屏幕外的真实温度。

4.情绪管理,做心灵的守护者
冷静“暂停键”:当情绪如潮水般涌来时,先按下“暂停键”。找一处安静角落,尝试深呼吸、冥想,或进行短暂散步,给自己缓冲时间,让情绪逐渐平复。
理性沟通术:待心绪平静后,学会用温和、理性的方式表达想法。沟通时避免指责,多用“我感到……”“我希望……”等句式,就事论事地寻求解决方案。
情绪释放站:若负面情绪挥之不去,不妨借助日记书写、绘画创作等方式,将内心感受转化为具象表达,让情绪找到宣泄出口。



家长篇:构筑家庭“心”港湾


1.专注陪伴,搭建心灵桥梁
亲子沟通的核心在于理解与共情。放下说教与命令,以平等姿态倾听孩子的心声,坦诚分享彼此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与选择。每天抽出30分钟,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小事:一起整理房间、散步谈心、阅读好书,在点滴互动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家庭充满温暖与爱意。

2.共情先行,静待花开
敏锐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或激动时,先别急着讲道理、找办法,而是用温柔的语言接纳他的感受:“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生气……”给予孩子独处、宣泄的空间,陪伴他找到适合的情绪调节方式。家长稳定的情绪、耐心的守候,是孩子敢于倾诉的坚实后盾。

3.适度留白,双向成长
教育的“留白”艺术,是对成长规律的尊重,别让学业填满孩子的整个假期,鼓励他们发展兴趣、探索世界,在自由玩耍中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家长也需为自己的生活“留白”,在育儿之外,发展个人爱好、享受独处时光。最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在相互陪伴中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专业支持,温暖相伴
若您或孩子在假期中需要专业心理帮助,可以拨打心理热线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全国统一心理热线12356
天津市24小时阳光心理热线400-1060-525
天津市阳光家庭热线400-0716-515(周六日9:00-17:00)
愿所有大朋友、小朋友在这个盛夏,既能肆意奔跑、拥抱阳光,也能细心呵护身心,以平和心态、充沛活力,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充实的美好假期!
撰稿人:陈雪宁
核稿人:王曦
排版制作:魏佳
领导审核:刘芃 刘和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