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Z

天津市民族中学开展学校科普日活动,旨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双驱引领”下的科学教育。通过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学校将在科普日面向全校师生推广科普知识。学生和家长通过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可以了解学校在每期科普日推送的科普内容或活动。在后续的科普日活动中,学校还将组织学生开展现场活动,助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本期科普日由学校化学学科卢嘉老师讲述水壶内壁水垢——钙镁离子沉淀的累积过程。
家里用久的水壶,内壁会逐渐附着一层白色或淡黄色的坚硬物质,用手触摸粗糙不平,这就是 “水垢”。烧水时,水垢会影响热量传递,导致水烧开的时间变长;若不及时清理,水垢还可能堵塞水管,甚至影响水质。水垢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它并非水中的杂质直接沉积,而是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长期累积形成的。要理解这一过程,需从硬水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水垢的成分入手,揭开水壶内壁水垢的化学奥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硬水” 的概念。自然界中的水并非纯净的水,而是含有多种可溶性矿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钙、镁离子(如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根据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多少,水可分为 “硬水” 和 “软水”:硬水是指钙、镁离子含量较高的水,软水则是指钙、镁离子含量较低或不含的水。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大多属于硬水,因为它来源于江河、湖泊或地下水,这些水源在流动过程中会溶解土壤和岩石中的钙、镁矿物质。
水垢的形成主要与硬水中的 “碳酸氢盐” 有关,如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这类物质在常温下能溶解在水中,因此自来水在管道中流动时,我们看不到明显的沉淀;但当水被加热(如在水壶中烧开)时,碳酸氢盐会发生 “分解反应”:碳酸氢钙受热后分解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镁受热后分解成碳酸镁、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分解产物中,碳酸钙和碳酸镁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会从水中析出,形成细小的白色颗粒。
这些细小的颗粒起初会悬浮在水中,但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颗粒会逐渐聚集,并附着在水壶内壁上 —— 因为水壶内壁温度较高,且表面可能存在微小的凹凸,为颗粒提供了附着的 “载体”。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沉淀物不断累积,厚度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坚硬的水垢。需要注意的是,碳酸镁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钙略高,部分碳酸镁还会与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更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进一步加重水垢的形成。因此,水垢的主要成分通常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有时也含有少量其他矿物质。
水垢的多少与水的硬度、烧水频率和温度有关:水的硬度越高(钙、镁离子含量越多),水垢形成的速度越快,数量也越多;烧水频率越高,水垢累积的速度越快;水温越高,碳酸氢盐的分解反应越彻底,水垢的生成量也越大。例如,用硬水烧开的水壶,一周内就可能出现明显水垢;而用软水(如纯净水、蒸馏水)烧水,几乎不会产生水垢,因为软水中几乎不含钙、镁离子。
水垢不仅影响水壶的使用,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从使用角度看,水垢的导热性很差,远低于金属水壶的导热性 —— 水壶内壁附着水垢后,火焰的热量难以快速传递到水中,导致水烧开的时间延长,增加能源消耗;严重时,水垢可能堵塞水壶的出水口或管道,影响正常使用。从水质角度看,水垢本身无毒,少量进入人体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钙、镁也是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但水垢会吸附水中的其他杂质,长期饮用可能影响口感;此外,水垢若附着在热水器、太阳能水箱等设备内壁,还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去除水壶中的水垢,可利用水垢的 “溶解性” 特性 —— 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随水被清除。生活中常用的除垢方法有:将适量白醋倒入水壶中,加入半壶水,煮沸后浸泡一段时间(通常 1-2 小时),白醋中的醋酸会与水垢反应,使水垢溶解,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也可使用柠檬酸溶液,原理与白醋类似,且柠檬酸气味更温和,适合对白醋气味敏感的人群;对于较厚的水垢,可重复几次除垢过程,或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帮助水垢脱落。
预防水垢的形成,最根本的方法是降低水的硬度,即 “软化水”。家庭中可安装净水器(带有离子交换树脂的净水器),通过树脂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将硬水转化为软水;也可在水壶中放入 “除垢剂”(主要成分是磷酸盐),磷酸盐能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化合物,防止其沉淀形成水垢;此外,烧水时尽量将水完全烧开,让碳酸氢盐充分分解,及时清理水壶内壁的细小沉淀,也能减缓水垢的累积速度。
从水壶内壁的白色沉淀,到管道中的堵塞隐患,水垢的形成是硬水中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变化的结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深入理解水垢的形成原理,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除垢和防垢的方法,延长水壶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改善水质 —— 化学的智慧,就藏在这解决日常小问题的方法之中。
加强科学教育 提升科学素养
科普知识问答
水壶内壁的水垢主要成分是什么?
01
02
硬水和软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水垢形成的关键化学反应是什么?
03
04
生活中常用的去除水垢的方法有哪些(列举两种)?
预防水垢形成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05

撰稿人:卢嘉
核稿人:沈建伟 关雪岩 周海燕
排版制作:魏佳
领导审核:刘芃 刘和葵
